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广东尤其是珠三角作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率先进行社会经济发展双转型,对全国的转型和发展都起到了示范和样板作用。8月8日至8月14日,市社科联2010年度重点项目《构建溧阳现代产业体系》课题组赴佛山、东莞、深圳等地深入调研考察,为溧阳市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寻找良方和佳策。
在此次调研活动,课题组既听取了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又实地考察了重点乡镇、金融服务区、科技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市场以及重点文化设施,深深 感到佛、莞、深乃至整个珠三角都在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全力朝着“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这个目标迈进。
虽然以加工贸易为鲜明特色的珠三角经济曾经是中国受金融危机影响的重灾区,但广东醒得早、走得快、做得实,面对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调结构促转型,率先探索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正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华丽转身”。其中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重中之重,包括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等几个主要板块。
佛山作为历史上“四大名镇”和“四大聚”之一,是著名的制造业名城,提出了“第一产业精细发展、第二产业优化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的思路,南海区在推动有色金属、家用电器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发展的同时,加速液晶电视、汽车配件、电子信息、金融服务等新兴产业的集聚;顺德区则通过“实施龙腾计划、发展总部经济、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自主创新”五位一体措施,率先走出了一条具有顺德特色的转型路径。
作为闻名全球的“制造中心”,东莞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适度重化工业为重点任务,把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都市型农业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点领域,实施“双转型”、“双提升”、“双转移”, 呼唤企业家的新成长、新崛起,推动从“东莞制造”转向“东莞创造”,占据新的国际国内竞争制高点,力争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7%以上。
深圳市在《深圳市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2009—2015年)》中,确立了实施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战略,全力实施七大重点工程,大力拓展深圳的产业空间。近年来,深圳三次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呈现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2008年,三次产业比例为0.1∶48.9∶51.0,其中第三产业增长12.5%,高出第二产业0.6个百分点。到2015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将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比重达到60%以上,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达到70%以上。
在调研我们发现中,广东各地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在推进“一体化、同城化”方面的作为也给课题组留下了深刻印象。《规划纲要》的五大战略定位中,提出了珠三角地区“与港澳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要“打造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基地”,提出“建设成为带动环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区域发展的龙头,成为带动全国发展最为强大的引擎”。这一规划纲要将广州这一中心城市的地位提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广州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突出来了,广州、佛山是广东省的中心区域,广州和佛山的“广佛同城”已经进入实质阶段,并将携领珠三角城市群的崛起。珠江口东岸地区要以深圳为核心,以东莞、惠州为节点,深莞惠一体化首先深圳、东莞、惠州要实现同城化,形成便捷流动的“一小时经济圈”,这不仅是东莞、惠州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圳实施产业转移、扩大经济腹地的需要。港深都会作为珠三角最重要的城市圈,在珠三角经济带中一直发挥着核心与先导作用,在深港一体化方面,主要通过推动深港在港口机场、口岸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快特区内外一体化进程,统筹全市产业布局,推进深港合作和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共同构建“深港都市圈”。
通过此次深度调研,广东在“转方式 谋转型 促崛起”的作法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从政府层面看来,着重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从实际出发,为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从产业层面来看,珠三角地区推进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将珠三角地区传统的低端制造业转移至粤北及东西两翼地区,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使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显著下降。同时,腾出空间,吸引先进制造业及高端服务业进驻珠三角。在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面临企业裁员和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广东省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帮助中小企业疏通融资渠道和市场渠道,给中小企业坚定的支持,以保住中小企业这支生力军。
从企业层面来看,从制造走向软性制造。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学习日本制造业的成功经验,通过自主创新实现“软性制造”,提升珠三角地区现有产业的竞争力和产业层次,不仅重视在工程技术上促进自主创新,还要重视商业模式创新,提高创新速度和效率,提升技术产业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