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社科普及 >> 科普文化 >> 内容
 
社科视点:塑造现代常州的“大市民气质”
发布日期:2010-09-15  来源:《社科视点》2010年第2期  浏览次数:  字号:〖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益。”二千年前的老子认为,天下最柔软的东西,能战胜天下最坚硬的东西;无形的力量,能穿过没有间隙的东西。
    二千年后,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说,“归根结底,控制人类共同命运努力的成败取决于具有极端重要意义的哲学和文化层面,正是它形成了指导政治行为的重要观念和思想。”
    一个国家的成长,从根本上说,在于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关键是人的现代化。国家的富强,城市的富庶,固然让人羡慕,但只有一个国家有大国风范,一个城市拥有“大市民气质”,才能让人折服。
经过三十多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如今的常州城市建设现代时尚,许多公共设施完善先进,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相差无几,独独缺失的就是与之匹配的现代“大市民气质”。
    一、现代“大市民气质”的主要特征
    一是遵守制度的习惯。现代社会显著特征就是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井然有序。这种井然有序是建立在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公民对制度的认同与自觉遵守。观西方发达国家,在此方面基本一致。广岛亚运会开幕式结束时,全世界的人发现,几十万日本人退场后,在体育场里,居然没有发现一张丢掉的废纸!日本人如此地遵守规矩,给全世界留下的是震撼。
    二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表现为对国家、对他人、对公益事业敢于负责,不计个人得失的公民意识与公民精神。它内化于公民意识中,散见在公民行动上。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不仅仅是社会的规则,已经成为人们内心的需要。做义工是美国社会的良好传统。美国的志愿工作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向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另一种是为保护环境而无偿劳动。美国人爱“管闲事”,看到路上出了车祸,他们会主动停车告诉当事人,如果需要,他可以出庭当证人等等!
    三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和谐人际关系的根本。平等和尊重、宽容与包容是一个民族自信的表现。无论对一个国家还是对一个城市来说,由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种族历史等原因,社会不同人群的差异与冲突在所难免。文明社会与愚昧社会根本区别在于不同群体相处理念的差别。文明社会是一种自觉的磨合,愚昧社会是盲目性的磨擦。结局一个是共赢,一个是没有尽头的仇恨。
    二、常州“大市民气质”的补缺
    一是行为规范有待提高。行人乱穿马路,跨越交通围栏,车辆不守交通规则、随意停放,随地乱丢纸屑,违章建筑、占道经营等现象,仍随处可见。社会行为规范执行有一个临界点,当绝大多数市民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时,它会催化少数行为习惯不良者加速改正,反之,如绝大多数市民这一习惯尚未养成时,会纵容行为习惯不良者。这就是社会跟风效应。许多在国内行为习惯不良者,一到欧美发达国家,行为举止立马变得文明起来就是例证。
    二是社会诚信有待加强。常州自古以来就因季札挂剑让国,被誉为诚信故里。但受市场经济一些负面的东西和大环境的影响,客观地说,一些不诚信现象:如不讲真话、不守信用、没有信誉、弄虚作假等,也渐渐渗透到我市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干扰了正常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秩序,也有损于一个现代化城市的形象。
    三是人际关系有待改善。总体说,自古以来,常州这座城市开放大气,兼容并蓄。但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少数市民心理失衡、急功近利、人际关系冷漠、家庭关系松弛等问题不容忽视。
    三、塑造现代常州的“大市民气质”
作为一座有三千多年历史、个性鲜明的文化名城,作为率先迈向基本现代化的城市,应立足历史,着眼未来,培养塑造常州市民的“大市民气质”。培养承载城市软实力的现代市民,理应成为我市“十二五”战略的落脚点。
    一是完善法制,并强化法规制度的执行。法律体系的完善,制度的变革和创新,是提升市民素质水平的根本性措施之一。第一,全方位逐步完善各项制度。要重点规范一些问题突出的行业和领域,政府要带头遵守和执行各项法规制度,并力求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方面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以提高人们对制度的认同度和遵循度。第二,要把提高和完善市民素质纳入法律、政令轨道。对乱停、乱放、乱摆、乱丢、乱吐、乱扔、乱行等问题,下决心用重典整治,每年重点解决一至两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第三,要强化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度。利用经济、行政和司法杠杆,努力纠正市民的某些不良习惯。
    二是逐步建立社会征信体系。这是改善社会诚信度、约束市民行为的有效途径。发达国家的经验显示,信用交易规模和人均CDP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常州去年户籍人均GDP超10000美元,正处在社会信用重整到进入良性发展的时期。此时,以2011年建成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率先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既可有效提高城市信用指数,促进常州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三是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将社会责任感培养全方位引入体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社会责任感理应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一个没有责任感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民族;一座没有责任感的城市,无疑是没有前途的城市。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现阶段应努力探索一种机制,使公民在各个领域和层面受到熏陶和培养。学校应将服务社会的志愿者行为纳入德育体系,列为升学必修目标;企业、机关要用更有力的经济和行政手段,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职业尊严和荣誉感;社区大力倡导社会义工精神和相关制度;媒体和舆论大力彰扬诚信和奉献精神,曝光和鞭挞失信现象和行为。通过全方位的导向机制,给全社会广泛的道德示范,充分激发每一个公民内心的善良本性和道德关爱,从而把服务社会、关爱他人内化为自身的需要。
[打印] [关闭]
 
主办单位: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州市社会科学院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A座1424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5683850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52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