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州市社科联四届六次理事(扩大)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汤 继 荣
2011年3月18日
各位领导,各位理事、同志们:
我受理事会委托作2010年度工作报告,请大家审议。
一、2010年主要工作
一年来,市社科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市委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市社科联四届五次理事扩大会议精神,把握大势,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提升水平,推进社科研究、学会管理、科普宣传等工作,做优、做精、做出品牌,增实效、扩影响,切实发挥了社会科学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创新创优,打造特色精品
1、编撰出版常州人文科普宣传读物。配合第十七届省运会在我市举办,与市委宣传部联合组织撰写《影响中国的常州人》一书。从新的视角,大力宣扬了22位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有过历史性贡献和影响的常州人,13000本书送达全市90多家省运会接待宾馆和基层单位,用科普的形式进一步展示了常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提升了常州城市的美誉度。我们与市文明办合作,整合专家力量,组成精干班子,围绕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题,编写了《德耀人生——道德讲堂二十讲》一书。通过对传统故事、经典案例进行现代引申,对当代事例进行哲理阐发,对传统道德哲理进行生活解释,给广大市民的生活实践以有益的启迪,有力地推动了我市道德讲堂的建设。我们还完成了《当代中国城市发展》(常州卷)与《常州方言丛书》的修改、统稿和出版编校工作,即将正式出版。
2、开展高层次、大规模的社科学术交流。我们与市委宣传部联合召开了“常州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大会”。大会以“科学发展与深化改革:创新 · 转型 · 民生”为主题,分成经济、文史、教育、社会学四个综合性学科组进行专场学术交流,10位学者作了大会发言,4位省知名专家进行了现场点评。大会共征集论文238篇,评出优秀论文119篇。这些成果准确把握了常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问题,提前思考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对策办法。学术大会搭建了一个新的高层次学术平台,是对我市科研力量和水平的一次集中检阅和展示,也是探索社会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一种有益尝试,受到广大社科工作者的热烈欢迎。12月初,我们与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共同承办了江苏省2010年社科学术大会青年学者专场。邀请省内知名学者作主题演讲,集中展示了全省一批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在大会评出的96项一、二、三等奖中,我市占42项。
3、推进社科研究向地方应用领域的有效转化。我们承接了新北区“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构建溧阳现代产业体系规划两大课题。整合各高校与党政部门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组成精干的调研班子,行走于珠三角、长三角多个城市开展调研,完成了七万多字的《2010~2015新北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新北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报告》、《构建溧阳现代产业体系研究报告》三项成果,并在新北区“十二五”规划及溧阳现代产业发展规划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求精求细,深化基础工作
1、积极实施社科应用研究。根据全市科研发展的新情况,我们对《常州市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研究资助办法》进行第三次修订完善。在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后危机时代常州外向型经济发展思考”等28个带有常州特色的导向性课题,以《2010年度常州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指南》发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为保证课题研究落实到位,特聘请了20名理论功底扎实、有较强科研协作攻关能力的专家担任特约研究员,组织他们围绕“我市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研究”、“我市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提升常州市民幸福感受度研究”、“城市文化品位再造与市民素质影响力”等9大课题开展重点攻关。在第六届社科重点课题研究资助工作中,共收到申报课题178项,结项128项,经市社科联学术委员会评选,评出重点资助课题5项,一般资助课题29项,立项课题38项,申报数和资助数均创新高。
2、组织开展第十一届社科优秀成果评奖。按照省市评奖委的部署和要求,我们在全市有计划、有步骤、认真细致地组织开展。本次评奖共收到575项申报成果,内容涵盖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20余个学科,其中,85项申报省级优秀成果,490项申报市级优秀成果。本次评奖最大的变化是申报成果中的著作大幅增加。经评审,全市共有18篇获省级优秀成果奖,其中二等奖4项,双双成为历届之最;244篇获市级优秀成果奖。
3、有效规范学会管理工作。一年来,我们着重抓好以“六个会”为抓手的社团管理工作,召开工作总结和部署大会,组织年度秘书长政治和业务培训,开展“生态常州、亮点常州、经济常州”的主题参观考察,八个学会小组先后组织开展了各自的学组活动。通过审查,吸纳了4个民办非企业单位和1个学会为团体会员,对1个学会进行了整改。在学会中全面开展“三个一”活动,督促并帮助学会打造一项工作品牌、拿出一项重点科研成果、形成一堂科普示范课,各学会踊跃参加,开展了大量既发挥学会特长又贴近民众需求的特色活动。古代管理思想研究会、价格协会、保险学会、民俗研究会等学会走进电台,把精彩讲座带给广大听众,钱币学会、名人研究会、姓氏研究会等学会深入社区,利用《小巷论坛》为市民送上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社会科学知识。唐荆川研究会等学会进一步营造学术氛围,积极开展研究,出版了《唐荆川研究》等近20本学术著作,组织召开各类学术交流座谈、研讨会400余场次,在省级以上期刊上发表论文500多篇。
4、扎实建好成果转化平台。进一步提升《常州社会科学》杂志的质量,做到每期提前策划主题,提前组织作者,实现每期组织一个专题,每期关注一个热点,每期营造一个重点,每期带亮一个看点,使之成为交流科研成果的主要平台和展示科研水平的重要窗口。围绕“十二五”时期常州经济发展等重点、热点问题组织座谈研讨,将有关分析意见汇编成《社科视点》,提供给相关领导和单位作参考。
(三)做大做强,提升品牌影响
1、全面开展社科普及宣传活动。以“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共建和谐美好常州”为主题,组织开展第七届社科普及宣传周活动。以科普周为引导,开展了道德故事电视访谈、“节能市民、低碳城市、生态常州”征文等十项主题宣传活动;组织了科普志愿服务团到社区、社科博客群低碳生活沙龙、社区生态文明知识竞赛等十项科普基地活动;举办了文明省运宣传、人大知识竞赛、常州名人档案展等十项学会活动;开设了“道德故事”、“人与自然”、“文化常州”等十项讲座活动,实现了科普工作的常态化、长年化。
2、深入开展“专家与市民面对面”宣讲。进一步发挥“专家与市民面对面”宣讲团作用,年初对宣讲团成员进行了调整,印发了2010年度宣讲菜单,在宣传推介宣讲团成员的同时,推出时事政治、经济管理、人文历史、社会民生等四大板块40个主题,供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乡镇作个性化选择。全年共开展宣讲500多场次,听众近6万人次。
3、进一步提升“月季文化论丛”。坚持惠民的宗旨,突出为民的主题,推出便民的措施。去年初,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推出“月季文化论丛”百题菜单,实行“点单制”服务。通过建立文化志愿者队伍,有效充实服务力量;通过科学合理安排时间地点,有效提升服务效果;通过提前告知主题,通知人员,有效扩大服务影响。全年,论丛围绕常州经济、文化、历史、人物等内容宣讲70余场,成为常州的文化新书场。
4、努力做优《社会科学百家谈》。一年来,坚持做到准确定位,把握节目方向;选准话题,扣准时代需求;严格挑选,推出精英嘉宾;周密组织,巩固合作机制。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点和市民百姓关注的热点,以民俗时令和政治纪念日为主线,合理科学安排节目。全年播出46讲。栏目的收听率在常州电台同类节目中连续三年名列前茅,多次受到省、市有关部门表彰,成为普及社科知识的重要阵地,展现社科成果的有效平台和展示社科专家风采的精彩舞台。
5、坚持做强“社科专家博客群”。着力开展社科博客群“建设年”活动,重点在机制建设上下功夫,建立完善了优选淘汰机制、管理自治机制、主题选择确立机制、群成员自我约束机制。博客群始终坚持社会科学的特点,做到“一季一活动,一月一话题,一日一更新”,30余名群友围绕各类社会问题,发表博文1300余篇,其中精华帖400余篇,有数十人次参加省市各类博客征文比赛,近20篇作品获奖,在常州本土及周边地区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影响力。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觉得社科界的创造力发挥了,社科队伍的凝聚力增强了,重点工作的影响力扩大了。但同时,也存在科研成果丰硕与实际转化较少、社科事业发展需要与条件不足、工作能力赶不上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二、2011年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
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加快转型升级、增创发展新优势的关键之年,又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面对新形势的要求,社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十届十次全会和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和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两大重点,展开各项社科工作,切实发挥社会科学智力支持和理论引导的作用,为服务常州“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新贡献。具体来说,着力做好九项主要工作。
1、召开市社科界第五次代表大会。全面回顾第四次代表大会以来,市社科联在科研、科普宣传、学会管理、自身建设等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认真总结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前瞻性地谋划未来五年发展的目标任务,为我市社科事业的新发展打好基础。
2、整合社科资源筹建常州社科院。首先进行调研,摸清省内市级社科院的情况,以及我市党政机关、高等院校、民间的科研机构情况,研究制订我市建院的基本方案。其次是搭建各种学术平台,进一步提升本土社科研究人才的学术能力和水平,为筹建社科院夯实人才基础。三是科学整合全市各学科的研究资源,以高校各自的优势院系为主体,组成若干学科研究所,形成市社科院的基本框架。
3、召开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大会。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组织开展学术大会征文、学科专场讨论和高层专家演讲活动,进一步提升大会的影响力、辐射力,促进常州人文社科领域的交流融合,把社科学术大会真正办成我市社科界汇聚创新成果、展示学者风采、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学术名片”。同时,尝试年度课题资助与学术大会的无缝对接,把学术大会作为资助成果的宣传和放大平台。
4、完成一批“常”字头应用研究课题。围绕第七届社科重点课题资助研究,发布2011年社科重点课题研究指南,召开年度科研工作会议,组织一批科研团队,深入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重点开展“常州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等一批“常”字头课题研究,分析常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应对的新观点、新思路、新对策。利用《社科视点》等阵地平台,及时做好各类应用研究成果的转化。
5、编写常州人文社科读本。一是以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为契机,编撰出版《辛亥革命中的常州人》,撷取一批辛亥革命期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诸多领域为推翻满清、创立民国作出重要贡献的常州人,弘扬他们的革命精神,记录他们在舆论营造、武装准备、民国创立、常州光复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市人民的自豪感,激发大家建设幸福家园的热情。二是加强道德讲堂的建设,配合市文明办编撰青少年道德教育三字经。三是做好《影响中国的常州人》的修订再版和发行工作。
6、参与组织召开全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论研讨会。与市委有关部门联合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论研讨会,阐释我党90年的光荣历史、丰功伟绩、宝贵经验,唱响时代主旋律,努力营造良好的思想理论氛围,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宣传和贯彻,通过评选和表彰一批有新意、有深度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推进我市的理论创新。
7、开展第八届社科普及宣传周活动。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以“传播中华文明、建设美好常州”为主题,拓展社科普及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服务普及社科知识。重点搞好主题报告会、专题系列讲座、咨询竞赛、“科普志愿者进基层”活动、“科普教育基地一日游”、中华经典颂读等10项有影响的活动,从而将人文社会科学的“文化大餐”和“精神盛宴”更直接、更广泛地为全社会共同分享。
8、建好社科惠民的大众品牌。进一步发挥社科普及宣传志愿服务团和“专家与市民面对面”宣讲团的作用,在“社会科学百家谈”节目中开播“空中道德讲堂”,在《常州广播电视报》开辟社科专版。建好“月季文化论丛”,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在常州“社科博客群”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话题讨论,发挥社会科学引领大众文化的作用。
9、开展学会“三看三比”活动。开展学会座谈走访,帮助学会做好年度工作的研究策划。组织“三看三比”竞赛活动,即“看制度比规范;看活动比活力;看成果比作为”,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按照分类指导、因会制宜、有序推进的思路,扎实抓好“五项常规活动”的落实,即年度工作部署、秘书长政治与业务培训、半年度工作交流、考察调研活动、年终总结评比,确保社科学会健康有序规范发展。
同志们,实践证明,我市社会科学队伍是一支有创新精神、有战斗力的队伍,希望全市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发扬成绩,与时俱进,在加快常州城市建设步伐、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