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龙城博客是常州地区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博客平台,注册博客账户近25000个,每天的活跃账户更是达到近200个,每天有100篇左右的更新博文,已经成为常州百姓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成为常州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窗口。与门户网站的博客平台不同,地域博客关注的话题多是本地事件,地方文化成为地域博客的主要叙述对象,地域博客具有博客传播的共性特征:个人性、开放性和交互性,又突出了地域性和趣味性,且内容比较集中,更注重事件或事物的细节,这些特点使日趋流行的地域博客携带着巨大的改造力进入了网络媒体的传播领域。
一、从精英到草根的网络传播新潮流
网络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传播主体的构成,龙城博客的博主身份构成便体现了多元特征。职业领域有政府官员、学校教师、企业家、普通白领、务工农民、家庭妇女等;年龄层次既有年过花甲的退休人员,也有求学的大中学生;文化层次上,教授、博士、研究人员等知识阶层与普通市民的数量几乎对等;传播主体除个人以外,常州日报、常州晚报、常州公安局等单位也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平台。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普通民众来说,随着经济水平与文化层次的不断提高,基本的生理需求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愿望,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越来越成为草根阶层提升自我身份的重要内容。网络的适时出现为这部分人群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心声的平台。在他们的博文主题中,地域性内容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龙城博客曾经举办过一次“最常州”的博文大赛,“在博友的笔下,白家桥、文亨桥、西仓桥……老运河上的石拱桥被一座座还原,从沧桑的旧照片里人们似乎还能听到自行车的响铃声;炒米、行亲、铺床……老常州的婚嫁习俗被一一展现,从绘声绘色的描述中人们感受着老式婚礼的隆重与仔细;盛宣怀、刘国钧、奚九如……一批民族工商业的先行者被一一推出,从他们的详细介绍中人们知晓了常州现代制造业的传承与兴旺。”不管是在外的、在家的老常州人,还是早来的、晚到的新常州人,都写出了各自眼中的、心底的、舌尖上的、脚板下的,最具常州味、最涵常州情的人、事、物。博友笔下的最常州都是普通民众每天耳闻目睹的事物,这也是吸引众多草根阶层参与其中的原因。
在媒体传播中,精英阶层的力量则更多地体现在深刻性与公共性上。无论是对常州精神的讨论,还是在常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过程中,精英阶层对常州文化的挖掘和阐释都是不可或缺的支撑。对政府而言,除了动用传统媒体与政府网站进行城市文化宣传外,应鼓励个人和民间单位积极主动参与为主流意识形态代言的行为,帮助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范围,提升影响力。而地域博客的优势又满足了这些非政府组织进行地方文化传播的需求,又因其发言方式的亲切性与普及性,使政府的观点与政策也更容易为一般民众所接受。
二、从内容到形式俱新的网络传播
龙城博客在城市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在内容上与传统媒体相比,批判性、广泛性、即时性特征更突出,更具革命性。首先,博客传播显示出明显的包容性。传统媒体由于“把关人”存在,对将要传播的内容显得谨慎而保守,对争议过大或者尚无定论的内容往往弃之不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在宣传材料的选取中,也多以正面材料为主,缺乏深刻的批判性,总体而言显得稳重有余,创新不足。譬如龙城博客对常州精神的讨论,众博主争相发言,近50篇博文提出了“求实创新、厚德载物、民本为先、贯通和谐、创新、常德明智、务实创新、争优争先、包容信心、谦虚敦厚、豪爽洒脱、崇尚学习、实业报国、勇于创新、服务人民、明智、龙的精神、兼容吴楚、风骚东南、安居乐业,清明之城……”等一系列关于常州精神的总结,这些总结与广播、报刊、电视上的讨论大同小异,不能说没有价值,但毕竟没有体现出博客的优势。而有一些博文对这种口号式的提法,不落实处的抽象总结就提出了质疑,有博友尖锐地指出:“近日,常州又一次征集‘常州精神’了,以前闹腾了很大很久的常州精神(什么‘重诚信、勤学习’等)?是口号过期了还是广告公司想做生意了?——我等草民,实在难以知道其根其源”。博友的这一尖锐观点非但没有遭到压制,反而在网络上获得了认可。由此可见,在传播过程中,地域博客不仅具备传统主流媒体的作用,同时也弥补了后者一味唱赞歌,缺乏批判性与先锋性的不足,有助于城市理性建设。其次,博客犹如一场人民战争,带有“云传播”的性质。传统媒体主要依赖记者的采访写作,在内容的广泛性等方面有所限制。
从形式上看,博客在城市文化的传播方面吸收了其他媒体的优势,形成了集大成的超媒体特征。博客打破了传统媒体固有模式,尽管在页面编排方式上,还带有平面化设计组合内容的色彩,但是只需轻轻点击鼠标,便可实现时空的穿越,方便自如地进行搜索和查询。
三、从线上到线下的网络新体验
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但每一个博友都是现实中活生生的人,在网络上形成的基于个人或小团体的以博客内容为导向的群体,待时机成熟,往往会走出虚拟空间,建立现实中的社交关系,而这种社交关系又多通过活动的形式体现出来。例如在网络中,龙城博客的博友们曾经围绕常州古典园林的话题进行过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虽然常州的园林比不上苏州园林的名气与规模,但常州的古典园林依然具有自己的特色,可以进一步挖掘常州的园林文化。讨论之后,形成诸多观点,但博友们依然不满足,于是龙城博客的管理者专门举办了常州园林与历史文化传承的现场交流会,邀请常州的园林专家做讲座,博友们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和讨论。会后,一些兴趣更浓的博友还结伴游览了常州的园林。这样一种由线上延伸到线下的互动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对常州园林文化的传播,通过博客发起的一次城市文化传播行为演变成现实中的城市文化体验行为。这一活动经由传统媒体的报道,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地域博客参与地方文化建设真正落到了实处。
由虚拟到现实,由民间到政府,地域博客在城市建设中不仅是一个媒介,还有可能成为建设的主体。由政府主导的常州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便注意到了这一点,宣传、文化部门参与到原本由龙城博客管理方设定的半月话题中,引导众多博友就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进行发言,这些发言不仅是提建议,发言本身也成为申报材料的重要支撑。更重要的是,当博客从虚拟来到现实,对政府引导和管理网络文化也极为有利。博客对城市文化的传播虽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如易造成虚假信息的泛滥,蒙蔽读者,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权威部门的介入就十分必要。通过对优秀博客进行资助,对博客的讨论话题进行引导,将虚拟的文化体验拉进现实等手段,政府可以强化网络媒体的管理,有规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将地域博客的传播行为纳入到城市传媒建设的整体框架中来,促进地方博客的良性健康发展。
(江苏理工学院李刚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