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版块 >> 社科品牌 >> 社会科学百家谈 >> 内容
 
《社会科学百家谈》常州吆喝
发布日期:2017-12-10  来源:社科联  浏览次数:  字号:〖
 

专家、大家、行家,走进直播室,和您就是一家;身边事、热点事、疑惑事,拆解之后就是平常事!

谁说科学知识一定深奥难懂,谁说社会问题必然扑朔迷离,45分钟为您打开社会科学知识的窗口,拨开迷雾,见科学精神。

听。这是我们都熟悉的天宁禅寺的祈福钟声,这是记忆中你熟悉的吆喝声“甜白酒、双桂坊的甜白酒......”。

上世纪6、70年代及80年代初,常州老城区的大街小巷,经常会听到一声又一声的吆喝,独特颇有韵味(此处省略10000字的常州吆喝声,想知道的活动动手点开音频就可以听啦,老常州的吆喝声哪是用文字可以描述的。这些渐已消失的吆喝声,或许在当今的一些老年人的脑子里会留下一些记忆,但更重要的是,这也是我们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记忆,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如果说传统的美味佳肴是我们舌尖上的中国,那么这些逝去的吆喝声就是我们耳朵里的常州(此处省略10000字的麻糕吆喝,不是小编偷懒不翻译,实在是文字无法表达我们老常州的吆喝声,老常州的吆喝声多有魅力想知道就去听听吧)

主持人:可能正在收听我们节目的听众会说,诶,今天的社会科学百家谈怎么变成了我们的一百听见常州》,这是小之前做过的一档栏目,其实在做这档节目的时候我当时挺有感触的而且把这样的一出常州吆喝的剧都看完了,其实当时看完了之后我的心里是此起彼伏,也浮现出了很多老人跟我讲的、还有我自己依稀记得小时候听过的一些吆喝声,这些吆喝声我相信可以唤起很多常州人的童年记忆而这样的我们刚听到的很多吆喝声呢,都来自一台叫做常州吆喝的民俗风情表演,而且就在不久前,这个表演作品一举摘得了江苏省民间文艺的最高奖项——迎春花奖这应该说是省民间文艺的最高奖项了今天我们的节目非常荣幸地可以邀请到我们整个演出班底的创作团队的主创人员和工作人员来到我们的节目中,和大家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来听听属于我们老常州的常州吆喝的故事,那今天节目开始的时候呢我们就先认识一下这些嘉宾,其实我觉得平时要请到他们也挺难得的!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个情景剧的总导演兼我们的这个编剧——蒋敏,蒋老师你好,蒋老师

嘉宾:你好,大家好!

主持人:非常欢迎您来到我们的节目中,那么蒋老师也给我们介绍一下跟您一起编剧的其实还有一位瞿老师对不对?

嘉宾:瞿鼎滋老师。嗯,我们要说的是老师也是这部剧重要的主创人员。他也参与了当时编剧中间的很多元素,很多素材都是老师提供

主持人:只是老师呢已经过世了,所以我觉得在这里我们也是非常感谢为这个剧所做出的贡献。下面我们再一一认识一下在刚刚这部剧中分别饰演各个不同的角色,而且在这个剧团里面也是我们的几位团长,我们来一一的认识他们。首先,认识到的是常州华音长青艺术团的团长邹国,邹老师你好!邹老师欢迎来到节目中

嘉宾:你好,观众朋友们好。

主持人:,邹老师,您在剧中是饰演什么角色的?

我演的是卖梨膏糖的

主持人:卖梨膏糖的啊?哎呀,梨膏糖,大家的这个记忆可深了,像我这样以前嗓子不好的时候就得吃点梨糕糖我们再来认识到下一位是我们常州华音长青艺术团的副团长孙博豪孙老师你好

嘉宾:你好

主持人:孙老师超级有艺术范儿!微长的一头卷发是吧孙老师,您现在是退休了是吧?

嘉宾:我以前是唱歌的,现在退休了。

主持人:奥。我总觉得他挺面熟的,应该是在哪看过您演出非常欢迎来到节目中还有一位是我们常州华音长青艺术团的副团长兼我们的艺术指导殷福平殷老师欢迎老师

嘉宾:主持人好,观众们大家好

主持人:你们都是表演行业的,所以声音特别有磁性。好,再来认识到的同样是常州华音长青艺术团的副团长民间曲艺分团的团长祖诚老师。何老师,欢迎您。

嘉宾:你好,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何老师您在退休之前是从事什么行业的?

嘉宾:我在退休之前在企业里边从事党务工作的

主持人:奥,哎呀那他们几个其实都跟艺术还沾点边,那您退休之前的工作还真的好像跟艺术不是属于特沾边的那您为什么会喜欢这个行业?

嘉宾:我喜欢音乐,退休了以后总要从是一样爱好的活动,以前我们在企业里边总是叫人家从事公益活动,那么我们退休了有的就是时间,我们也应该自己带头为社会做点贡献,这是我的想法和心愿。

主持人:说的特别好,我联系到他们的负责人马甲老师的时候就跟我介绍说今天来的几位都是重量级嘉宾,他是这么跟我称呼的,是一正三副团长都来了是吧?还有我们的蒋导也一起来了节目开始我也说到了,不久之前我们刚刚获得了江苏省民间文艺的迎春花奖,应该说他是民间艺术表演奖项中间非常高的一个荣誉了。各位呢我们一会一一来讲述你们的故事我们先请蒋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迎春花奖的分量,可能收音机前很多听众朋友对这个奖项他并不是特别清楚,我们来介绍一下。

嘉宾:这么说吧大家都知道电影有个百花奖,电视呢有个金鹰奖,戏曲有梅花奖,舞蹈有荷花奖,那么民间文艺呢有一个山花奖。也就是说山花奖和前边说到的几个奖项呢都是我们国家的文艺界的最高奖。那么在我们江苏省山花奖在省一级就叫迎春花奖。所以我们为什么说这个分量比较重,因为它是全国几大文艺界的奖项之一

主持人:常州在这之前有没有获得过迎春花奖这种级别的奖项?

嘉宾:常州以前也获得过,但是民间文艺舞台这一块是没有的,我们是一个

主持人:这个类别是第一个?

嘉宾:嗯,是的。而且其实这个类别要获奖的话是非常不容易的,我觉得太不容易

主持人:对,太不容易了。就像刚刚说的,我们大部分人可能也并不一定是专业的演员,或者专业的从事表演艺术的工作者,大部分是来自民间,因为他的奖项就叫民间艺术表演奖,所以这个名字我觉得对于各位来说也提出了更加高的一个高度和难度。说到这里的话,我其实挺想问的,就是为了这个奖项,你们应该是花了很多的精力去筹备这个

嘉宾:花了很多精力是事实,但是是奔这个奖呢我们一开始没有这个想法

主持人:嗯?这怎么说?

嘉宾:可以说我们是无心插柳,也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因为我们在一开始创作和排演常州吆喝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去获奖,那个时候也不知道有迎春花奖。

主持人:你们是在几几年的时候开始创作的?

嘉宾:有五年了吧演了一百多场了

嘉宾:一百多场,我们从13年就开始了

主持人:已经演了一百多场,所以一开始创作这个《常州吆喝》的时候,早几年之前根本也不是冲着这个奖。

嘉宾:根本不是也没想到

主持人:那么今年为什么会有机缘巧合去冲那个奖呢?

嘉宾:一个偶然的机会,咱们常州不是搞了个微电影大赛嘛我就鼓励他们,因为他们做了一个片子,所以我说也送去评评吧,结果了个二等奖,然后又一次机会呢是文联知道了,文联看到了这个节目以后,就把我们推荐到江苏省。江苏省参加了几次省文联的一个活动,然后受到了意想不到的热烈欢迎,也受到了重视,一个月之内被点名三次到省里去演出,然后省里边和文联就联系,这意思就是我们17年准备设这个迎春花奖了,而且是首届舞台的民间艺术能够参加比赛,然后就鼓励我们送去比赛。然后我们市文联跟我们沟通了以后大家都很开心,而且受到市文联的大力支持是民间艺术家协会出面帮我们沟通了,所以我们才有这个机会送去参加比赛。

主持人:具体参加比赛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当时大家去参加比赛那天的心情怎么样?跟我们简单也说一说。

比赛时间是11月10号.我们9号到的张家港,10号正式的比赛。

主持人:都是现场演出是吧?

嘉宾:先前它是有200多个视频,发到省文联,然后有专家和评委评出了14个入围,然后就到张家港去进行比赛的

嘉宾:而且这次比赛它有音乐器乐舞蹈曲艺几大。我们是曲艺类里边唯一一个得奖的。

主持人:所以真的非常祝贺你们,我觉得其实你们所付出的努力终有一天都会像刚刚蒋导说的无心插柳柳成荫我觉得你们在这之前只是不是冲着这个奖去的,但是为了这个剧我想这几年中间你们付出了很多的努力,而且通过一场又一场的表演,更多的把我们的这个传统文化把常州吆喝带到了我们常州的各个角落,甚至全省的各个角落,所以在这里我也代表我们的听众代表我们的常州市民非常感谢你们,谢谢你们对于传统文化作出的贡献

嘉宾:谢谢谢谢。

主持人:节目开始的话,因为刚才我只是放了其中的一小段,我们来把常州吆喝中间演出的第一段里面的内容和大家再来完整地欣赏一下,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跟我们的听众来推荐一下这一段,而且呢我觉得可能每个人听完了之后,真的会让自己的回忆思绪开始这个波澜起伏,涌现出很多关于这些吆喝声的一些故事,下面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听一听。

《常州吆喝》片段欣赏

......

主持人:我只是截取了在整个剧中的前一段,我觉得真的是听得非常有生活感,再现了常州城过去的这种生活光景,一群手艺人一群买卖人他们走街串巷发出了不同的吆喝声,有大家熟悉的各种那么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我觉得汇成了这种亲切悠长婉转的市井小曲,而且里面还有很多邻里之间或者说买卖之间的这个斗嘴、搞笑的场景,非常的有生活画面感那么下面呢我们就要来请到今天来到现场的一正三副的团长们来聊一聊他们在剧中的演出,包括自己对于常州吆喝声的一些回忆,一些属于自己的故事,那么我们这样首先就有请我们正团长,邹国跃邹团长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邹团长您在剧中饰演的跟我们大家再说一下

嘉宾:好的,我在剧饰演了一个卖梨膏糖

主持人:噢,梨膏糖的,那我们现场先来两句,怎么样?话筒远一点,你声音比较洪亮

嘉宾:那我先吆喝两下,“卖梨膏糖咧,卖梨膏糖咧.....(常州方言)

主持人:好清脆响亮。团长跟我们说一下你自己对于吆喝声的一些故事,您小的时候经常听到的或者最喜欢的一种吆喝声是什么?

嘉宾:好的。为什么我喜欢这个吆喝呢,因为在我童年的时候呢是经常听到这些吆喝的声音。比如说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有一种那个穿街走小那个野菱的。

主持人:就是我们吃的菱角

嘉宾:对,他那个菱角呢不是现在我们菜市场卖的那个大的是非常小的,咬在嘴里会牙齿的。他那个喊起来就是“卖野菱喽.....”(常州方言)他跑到你的门口来喊

主持人:还有一些调调在里面,就听着像有点唱歌的小调。

嘉宾:他这个一定要区别于平常咱们日常生活中的说话的,因为这样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而且他声音一定要有穿透力,才能传到千家万户

主持人:那您怎么会加入到我们这个团里来,这个而且担任这个团长呢

嘉宾:这个就说来话长了,因为我们华长青艺术团到今年已经成立了七年了,开始我也不是团长,也是一个业余的,大家都是喜欢这个文艺的,这凑在一起以后搞成了一个艺术团。后来因为这个我们的老团长年纪大了,退休了,然后我是顶上来的

主持人:哈哈哈你在团里这么久这么多的演出,一百场的演出,有什么样的感受?可以跟我们大家一起来聊一聊

嘉宾:我们这个吆喝演了一百多场。我们是到工厂到社区大的舞台也去过,很小的地方我们也去过。那么我的感觉就是每到一个地方,受到我们当地的这些群众热烈的欢迎,他们特别喜欢这个节目。我们这个节目一演完,台下就是掌声如雷,有好多观众不走,我们演完以后都拉着我们的手说,唉呀你们这个真的太好了,我们都好多时候都没听到这个声音了,就对他们来说是非常亲切的而且不光是我们的观众,就说我们到省里去演出,我们省文联的一个张主席,原来是省宣传部的副部长,他就说我一听这个声音就勾起了我童年的那种回忆

主持人:真的这个特别好,因为你知道啊就这种吆喝声,用语言或者其他的方式是替代不了的,只有那声音一嗓子起来的时候,那感觉就立马可以把你带进去。

嘉宾:带出来的不光是声音,还有画面,还有当时的此情此景。

主持人:就所以刚刚我选的其中一段,如果收音机前没有听过这一段的话,听完之后你立马可以想象到在老常州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市民们每天生活的这种场景,他们聊的是什么,吃的什么每天都忙点什么,那么大家在一起聊天的时候的这个话语感这种语境之类的一下子我觉得就可以有感触。即便我想现在的年轻人听的话,他同样能也能够感受到原来当时的生活场景是这样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就是景剧或者说舞台剧表演的艺术魅力

嘉宾:特别是对外边的游子它能勾起乡愁

主持人:是的。 好,那么我们下面再来听听我们的孙副团长孙副团长跟我们一起来说说,您原来是从事声乐工作的,要不给我们唱两句先?您是美声还是什么?

嘉宾:我是唱民歌的

主持人:民歌

嘉宾:最喜欢蒋大为老师的歌曲

主持人:奥,好,唉呦那我们来两句好不好?随便哼两句都行,随便来两句都可以

嘉宾:好的,我就唱两句好吧?

主持人:

嘉宾: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

主持人:好,非常棒。今天我们直播热闹了,那我想问一下孙团长,您在这个里面是饰演的哪个角色?

嘉宾: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在这个团里,因为好多是喜欢业余文艺的聚在一起的,我原来喜欢唱歌跳舞。后来我们团不断壮大了,我们大家再聚在一起就讲,我们一定要拍曲艺有曲才能把这整台演出都丰富起来。后来我们蒋老师跟徐老师把这个曲艺东西推出来了,那时候推出两个节目,一个是吆喝,还有一个劳动号子,跟常州有关系的先排。吆喝下来排劳动号子。当时人比较多。我是已唱歌为主,上来没有参加这个节目,但是排了以后,在练习过程中,我把蒋老师的意图一点一点的跟他们舞台上怎么要求、怎么走下去因为不是蒋老师排,因为比较忙,下面的工作我就帮她排练。导演完以后,下面排列,我就帮做了这些工作,到最后演出,我这个角色生病了,马上就要去比赛了,我本身这个节目整个都是熟悉的关键时刻你。蒋老师能拿得住的,我就顶上去了,我觉得扮演一个修洋伞的(常州方言)

主持人:,就刚刚说的修洋伞(常州方言),这个修洋伞(常州方言)也是很多人特别有印象的

嘉宾:现在还有修洋伞(常州方言)

主持人:但是很少了

嘉宾:少的很,但是有我住在红梅东村就看见有修洋伞(常州方言)

主持人:我在小区里面现在还经常能够听到像这个季节卖甜白酒(常州方言),因为10月份的时候正好是很多人家里酿米酒的嘛。现在听这个有,然后还有有的时候偶尔也会有梨膏糖

嘉宾:常州梨膏糖呢在一个小摊上还是有,但是不知道唱不唱

嘉宾:现在修洋伞(常州方言)的他的吆喝是苏北的。它已经是苏北的腔调了,或者是北方的腔调了,他不是咱们常州的修洋伞(常州方言)。

嘉宾:基本上现在修伞的声音不大了。

主持人:为什么?

嘉宾:因为老师已经讲了,现在修洋伞(常州方言)得很少

嘉宾:我们小区里面也不允许大声喧哗

主持人:是的修洋伞(常州方言)的我觉得真的是大家以前的记忆,而且以前伞跟现在还不一样,对吧?

嘉宾:对对对

嘉宾:油纸伞

主持人:那个伞我觉得特漂亮,现在大部分是用在舞台上或者表演的时候用的

嘉宾:现在生产这个在杭州还是有

主持人:好,我们来听听孙老师给我们来两嗓子。

嘉宾:“洋伞、纸伞修......(常州方言)

主持人:唉呀太地道了。好,我们听完孙老师的角色之后,我们再来听听我们的团长的。殷团长还是我们的艺术指导。殷团长,您在这个剧中饰演哪个角色

嘉宾:我在这个剧组里演的是卖麻糕的角色

主持人:卖麻糕,唉呀那常州人真的是太喜欢了,麻糕现在在每个街街头巷尾大店小店都还是有卖,而且有很二院后面据说有个小麻糕

嘉宾:

嘉宾:跟我们这个手掌心还不到吧一一点点大。

嘉宾:对,两口。

主持人:对!特别特别火,那所以麻糕对于常州人来说是属于特有的情节,而我看团长好像是我们最年轻的一位吧?您在这之前自己本职工作是什么?

嘉宾:我原来在常州京剧团的,演员。

主持人:奥,京剧团的,那您是属于真正的专业出身了那现在的话您是怎么会加入到我们团里面来的?

嘉宾:这也是偶然的机会,因为京剧团以后我从事经商,经商完了以后呢我就退休,回来正好有个机会。就是长青他们排一个节目,那个时候排《双推木我是临时来的,那个时候完了就参与,我那个时候才五十几岁,五十五六岁的时候已经进了长青也接近78年了。那么排这个节目呢说实话因为我是个京剧演员,在舞台上比较喜欢板三眼的格式化,所以这种情景的表演,对于我来讲,可能这方面我也自己在琢磨这个上面蒋老师所有的团队的人员对我帮助很大,因为京剧都有那种京剧的feel,这个不需要你生活化。但是这个就要接地气,你平时怎么一个生活,把百姓的一种心态各方面形象把它表现出来,要有生活感

嘉宾:这个剧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要还原生活,就是艺术化地还原生活,我也觉得还原生活还有增加了可看性是咱们这次获奖的一个最大的因素。不要求你要特别专业,一定要有地气,有生活气息

嘉宾:表现的就是民间的这种生活状态,这个是最突出的

嘉宾:对,它的要求就是这个还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主持人:其实我觉得这个剧里面真的是让大家更重要的是呼唤大家去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因为说到老师他本身是唱京剧的,京剧是我们的国粹,而且我也看到之前有京剧表演现在的一些京剧演员也是在呼吁和倡导,通过各种方式让大家去关注京剧,更重要的就是学京剧!其实我说的是我们中国5000年的文化历史,很多经典的传统的文化,尽管我们现在社会飞速的发展,需要做的是在这个现代科技相当发达的年代里,我们更要有这样的一群人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去传承下去,经常会说老祖宗的东西咱们不能丢,那么说到这里的话我就想请老师给我们来两句京剧。不好我觉得我也很久没有听现场京剧的表演了,我们来几句您自己随便选几句就可以了,让我们大家感受一下

嘉宾:谢谢。人逢喜事精神月到中秋分外光。将身来在电台约唱。(京剧腔)(掌声不断)后面一句我加了。

主持人:我挺遗憾的,我之前其实不太知道几位团长之前的工作是什么,早知道我就联系我们手机台,今天来个现场的直播了。我觉得大家惟妙惟肖绘声绘色的这种表演非常值得观看,而且我觉得你们为我们常州传统文化做了这么多贡献,也应该让我们的市民认识你们,有机会的话以后我再来邀请你们,好不好?好,下面我们再请我们的副团长何祖城,何团长还是民间曲艺分团的团长,那团长跟我们大家一起来聊一聊,您在这个剧中演的是哪个角色?

嘉宾:我在这个剧中演的卖橄榄的,这个剧情开场时候第一句就是我吆喝的!

主持人:来我们现场来两句吆喝一下,我刚刚忘了让团长来吆喝了

嘉宾:那我再补一下。

主持人:好,来来来。

嘉宾:麻糕油条米饭饼勒,麻糕油条米饭饼勒......

主持人:剧中跟另外一个女演员掐起来的应该就是你喽,对不对?

嘉宾:对对对。

(笑声一片)

主持人:好,我们请团长给我们大家来两句。

嘉宾:好的,好的。嫩橄榄,要买嫩橄榄伐?(常州方言)

主持人:我听到这里的时候突然有个问题想问一下,就是蒋导您在选演员角色的时候,有没有针对他们的声音做一些区分?因为我觉得他们几个人的音色还是各不相同的。像我刚听的殷老师他很洪亮像我们老师的声音,他很淳朴很质朴的这种其实我觉得你在当初让演员的声音去表现的时候,有没有做一些声音元素上的区分

嘉宾:那倒是没有刻意的区分。只能说我运气好,碰准了

(笑声一片)

主持人:那何老师,你也来说一说参加这个剧的一些感受,将近一百场的演出,我想对你来说每一次的演出都会是一次比较丰富的经历,跟我们大家一起来聊一聊。

嘉宾:好的好的。参加这个演出很高兴,也很荣幸。尽管参加了将近一百多场,我的感受可以用四句话来归纳一下。因为这个题材取材于传统,而且它是原汁原味。这个节目面目新颖,而且广受观众的欢迎。我就说观众的欢迎程度因为我回忆一下,13年的时候,常州市“天天乐”启动仪式在白云新村举行,我们华长青艺术团作为吆喝剧组第一次走出团队到常州去演出。那一次正好下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缨同志,她参加了那一次“天天乐”的启动仪式,我们那个节目又是最后还下着雨,但是正因为我们常州吆喝,把观众留下来了按道理下雨了人要跑开了,人没有走,看到我们吆喝声太美了确实它使我们每个人都想起了老常州的生活气息精神风貌。很有回忆的,这个就叫乡情,我感觉就要相信。还有一个刚才我们导演也提到了,我们到南京去演出,受邀去演出三场,我们最主要的一场就是江苏省文联的那一场演出江苏省许多老的领导,什么江苏省委书记老省长人大常委会主任还有我们全国著名的一些人士姜昆等,那天也正好在同台演出我们最后感受到什么?我们演出完了以后,我们台下的掌声不亚于专业团队的掌声,我们很受感染我们比较高兴那么我也有一个体会小时候我家住在青果巷,青果巷这个小巷也是有名的,我小学的时候回家肚子饿了,我也不好讲,我就跟母亲讲,我说外面的卖糖粥的出来了那个卖糖粥的他有个竹筒“笃笃,卖糖粥喽。”我也调皮,我跟母亲讲,我说我外面有人糖粥了,母亲一看她就知道孩子饿了,喊我去买碗糖粥,就说那个时候的印象当中吆喝声穿街走巷的很多,容易勾起我们童年的回忆这对我们的乡情感染很深,所以感受确实比较深,我在这个剧里边我还有一段吆喝声,就是那个豆腐干也是我吆喝的。

嘉宾:我印象最深刻

主持人:我们一会来听一下,里面有的,你现场也给我们来一段,好不好

嘉宾:好的,我再来一下啊“清油......豆腐干”(常州方言)

主持人:唉呀这口气

嘉宾:这个韵味要足气要长,这个就是我们蒋导跟徐老师一直要求我们这样做的,那我以前也会唱唱歌所以把丹田气用足了劲,我也叫出来了。

主持人:今天听你们在讲的时候,其实你们都没有讲自己在训练的时候在这个之前所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大部分讲的是在表演的时候看到了观众的反应之后的快乐。其实我觉得你们给观众带去的是一种感动,同样他们的反应对你们来说也是一种感动。所以你会发现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和情感,作为艺术工作者来讲,其实是特别能感受到的。所以我想这个东西其实说到最后就像我们这个剧一样,最终回归到的还是一个情感的字,我想就是因为大家对于这些老传统的一种感情,然后你们对于观众的情感,观众对于你们的这种感激的情感。我觉得这个真正的让我们的艺术也火起来了,注入了应该有的一些元素。那这样我们刚刚说了之后,我们再把后半段的一部分也跟大家听一听,好不好?听完之后我还有几个在创作方面的问题,想要来问问我们的个蒋团长,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常州吆喝》片段欣赏

......

主持人:太棒了,最后这一段应该就是我们团长的那一段卖梨膏糖的哈,特别有意思,不吃我的梨膏糖怎么怎么样?特别好玩。其实最后还有一点时间,我想请蒋导跟我们说一说,最初的时候怎么会想到创作这个剧本的?

嘉宾:这个呢也是机缘巧合。因为我是不会说常州话的常州人也在常州南夏墅那边插队的,所以对常州的民俗的东西一直很感兴趣,但是我不会说。后来有一次我偶然的看到了老师他们搞了一个常州吆喝,那个时候他搞得比较简单,就是各种吆喝,轮流上去每人吆喝一句。因为我本身是搞编剧的,我就在想这种吆喝肯定是会受欢迎的但是必须把它作为一个剧本,有情节有人物塑造把它完美的结合起来。既还原生活,又有一定的可看性,这样的话搬上舞台可能更好一点。然后又是巧了,后来一个机会呢我就认识了瞿老师,我就跟老师说,我说老师你上次那个吆喝太好了,什么时候咱们商量商量把它好好的做一下。老师说唉呀吆喝想搬上舞台,这就是我的梦想,我一直想把它搬上舞台的。那个时候正好长青艺术团,大家碰到一起,一碰大家不谋而合,那我们就大家一起来做这件事。

主持人:你们是属于有着共同梦想的人,就像你说的很巧合的情况之下聚到了一起,但这些巧合其实冥冥之中我觉得也是一种缘分

嘉宾:对,让我看到了那个节目又认识了徐老师,认识了长青艺术团

主持人:好,其实还有一个问题,我第一次看这个剧的时候,我当时其实心里就有一个问号,为什么?因为常州吆喝嘛常州吆喝前提就是常州的吆喝声,但是我在这个剧里,刚刚各位听众在听的时候可能也听到了,里面还有很多其他地方的口音,好像里面应该是有苏州话还有上海话,还有苏北那边的口音,就我觉得其实大家可能会问了既然是常州吆喝,这里面为什么会有一些南腔北调在其中来表现这个常州吆喝呢

嘉宾:你很细心能够找到这个问题,其实这不是我们在创作中的漏洞,也不是我们起这个名字有什么问题不严谨其实我们是很严谨的,因为搞艺术嘛,你必须是要还原生活,而且要有艺术追求,还一个呢你必须有根,这个是什么呢那时候老师也在,我们采访了很多很多常州的老人,我们就提出这个问题了,为什么常州吆喝里边有这么多外地话,后来很多老人他们也都说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我们常州在那个时代是一个文化的交汇点。古往今来,我们常州是个大码头南来北往的人太多了,特别是小商小贩,非常多,他们有很多很多他们自己带过来的吆喝,那么我们常州本地也有吆喝,那我们要想还原常州那个时候的风情画卷,我们必须要保留这些东西,要不就不真实了,但是又要把这些东西有机的结合起来,展示给观众,所以我们就进行了剧情的就是怎么在八分钟之内,要全面地展示一个丰富多彩的有层次的有节奏的有艺术感觉又是很草根的那个民俗风情画所以这方面大家做了很多的努力。

主持人:是的,其实这个问题我觉得如果不听我们的蒋导来讲的话,大家可能心里会有疑问,觉得奇怪其实你会发现它还原的是当时常州的民俗风情画卷,有人口在这里生活,而其实很多从事小商小贩的也并不一定完全都是本地人,那么自然就会带着外地口音的人在这个吆喝声中去表现,而它恰恰又还原了当时老百姓的这种生活风貌之一,这里代表我们常州是一个融合的地方,像大港口一样,会有各地的人来到这个地方,所以这恰恰是真实的还原了当时的生活场景

嘉宾:体现我们常州的文化底蕴

主持人:是!好,那么今天的时间过得非常快,连半年的宣传都没来得及放完,其实我就想最后的时间请各位,你们各自来说一说从事这个工作自己最后的一些期许或者是感受,或说在未来你们又有一些什么样的梦想,我觉得这几个问题你们每个人都可以朝着这个方向或者选择其中的一个来说一说。咱们就从蒋先开始吧还有什么更远大的梦想,或者对于我们传统文化的保护有一些什么样的期许?

嘉宾:有啊因为我不会说常州话,但是我的常州情结是很浓很浓的。这几年呢我一直在动这个脑筋,想把一系列的常州民俗文化的东西搬上舞台,因为本身我是搞舞台的,所以我要想借助这个舞台把它充分的利用起来我也一直和长青艺术团在一起碰撞我们已经把常州号子,已经成型了,但是还要进一步加工,还有一个常州吟诵,我们也有完整的节目了,也搬上舞台了,现在呢常州吆喝又得奖了下一步呢我还有个梦想就是常州山歌,比如说上梁、嫁、还有常州的宣卷春等民俗活动,也把它搬上舞台去。

主持人:其实我们常州真的文化底蕴相当的厚实,就在民间艺术表演方面,刚刚蒋导说了一溜串,其实大家都应该是挺熟还挺有印象的,我们希望你的梦想早一天实现,也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常州有这么多经典的传统的文化和财富。好,那么几位团长我们抓紧时间啊,邹团来说说你的愿望或你的梦想。

嘉宾:好的,我来说一下,刚才我们蒋导已经说了,我们华音长青艺术团已经有打算,明年按照我们市文联基金会毛总的要求,要搞一台我们常州地方的非遗的个一台节目,准备要和我们常州市的旅游局来联合,让到我们常州来旅游的游客,能够感受我们常州的地方文化。一方面是看,另一方面我们把这个节目搬上舞台。

主持人:好,孙团长

嘉宾:我的愿望就是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业余文化艺术当中去,把公益活动搞得更好,使大家在非常美好的环境当中健康的生活下去

主持人:谢谢,很朴实的愿望,也很真诚。好,我们来听听团长。

嘉宾:我的愿望是把所有的节目只要有我在内把它表演得更好,更让喜欢。

主持人:我觉得从事表演艺术的人真的是会非常认真的去对待自己的每一场演出,对他们自己来说一定要做到对自己问心无愧,所以我觉得这也是艺术的一种最高境界。而且说实话,真正的艺术工作者在自己工作的过程中有很多时候其实是寂寞的,我不知道这么说对不对?

嘉宾:好在他们是一个团队,他们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他们经常在一起沟通鼓励切磋碰撞的。

主持人:好,最后我们再来听听团长。

嘉宾:好的。这个吆喝刚刚排练的时候我们蒋导就说今后你们演出机会就多了,至少可以演20场。当时因为我刚刚加了这个长青,我对演出还是心中没底

主持人:你当时觉得20场很多了是吧?

嘉宾:以前我感觉20场蛮多了想不到现在已经演了一百多场,而且我们还获奖我们确实比较高兴。那今后的打算是什么?我又是曲艺分团的团长,我也有决心,要搞一个梦想,我们原来开始的时候一个想法,就是希望我们吆喝剧组能够走出常州。现在这一步我们已经实现了。我们已经到江苏去巡演了,那么有朝一日我们希望把我们的团员艺术元素团队的建设搞得更好,我们争取有朝一日能够走出江苏走向全国,这是我们长青人的梦想

主持人:我觉得可以更远大一点,甚至走向世界,因为传统的就是世界的我觉得传统文化是属于世界闻名

嘉宾:常州吟诵这次我们就和谭盾的团队准备合作,在美国搞一场把常州吟诵和现代音乐结合在一起搞一个音乐会。

主持人:所以我觉得恰恰印证了一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还不是吹的好,感谢各位关注我们今天的社会科学百家谈,也谢谢各位老师参与到我们的节目中来,以后我们也会更多地关注你们的新作品,但愿你们的演出一场比一场精彩,谢谢你们参与今天的节目,再见谢谢

嘉宾:谢谢

嘉宾:谢谢

嘉宾:谢谢!


[打印] [关闭]
 
主办单位: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州市社会科学院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A座1424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5683850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52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