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各相关单位,在常各高校,各社科类社会组织,各社科研究机构:
为充分发挥社科研究在决策支持和智力支持方面的重要作用,经研究,现发布2025年度常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指南。
一、选题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密围绕常州市委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确定的八项重点工作和全市宣传工作明确的八大行动,紧密结合个人研究领域和研究专长,着力聚焦常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践中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突出对策建议,注重应用转化。
二、选题方向
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文经济学的重要论述溯源研究
2. 人文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演进轨迹和发展趋势研究
3. 打造人文经济学的常州样本实践路径研究
4. 以新型工业化为抓手推动常州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5.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先行先试、加快探索,不断塑造常州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研究
6. 持续扩大新能源产业优势,打造代表江苏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高地研究
7. 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让创新成为催生新质生产力的硬核力量研究
8. 加快科技创新,打造更具承载力的创新平台,培育更具竞争力的创新主体研究
9.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放大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效应研究
10. 聚力产业提升,扩大新能源产业优势,抢占未来产业高地研究
11. 加快能级提升,拓展城市未来空间,拓展城乡新格局研究
12. 数字赋能促进公共服务精准化高效化智能化研究
13. 进一步擦亮民生名片,展现常州幸福新气象研究
14. 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持续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探索治理新路径研究
15. 不断优化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不断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研究
16. 彰显人文底蕴,让文化底蕴充分彰显,让文旅消费迸发活力,让文明之风浸润人心,引领文化新风尚研究
17. 实施“地域文化传承行动”,打响“三里三都一东坡”城市名片,持续擦亮常州城市文化标识研究
18. 实施“国际传播创新行动”,持续提升常州的知名度、美誉度研究
三、课题申报
1. 课题研究实行备案制,课题研究人员须登录“常州社科网”首页(http://skl.jscz.org.cn/),点击“第二十一届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备案申报入口”图标进入备案申报界面,按要求完成相关备案申请。网上备案申报截止期为3月31日,逾期不予受理。未在规定时间完成网上备案申报者,不得参加课题结项评审。
2. 备案申请书通过后,研究人员要严格按照申请书的研究方向开展研究,不得随意更换,凡课题资助评审提交成果与申请书研究方向不一致的,视作申报无效。
3. 申报人应于6月底前完成课题研究,并提交不少于6000字的研究报告,同时提供知网查重报告,去除本人文献复制率不得高于20%。市社科联将组织专家评审,符合结项条件的,发放结项证书。
4. 本课题指南只规定研究范围、研究方向、研究重点,申报者可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设计具体题目,也可在课题指南之外再行选题,但课题必须与常州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5. 创新课题结项形式,课题成果被市领导批示或市级机关采纳运用的,或在省级、国家新闻媒体上刊登,或制作宣传推介常州视频被官方传播渠道采用的,可以免于评审,直接结项。
四、相关要求
1. 在常各高校、社科类社会组织做好本单位的宣传发动,统一组织课题申报。
2. 课题组负责人限报一项,课题组成员原则上不超过2人,且每人最多只能参与2个课题。
3. 已被其他单位和部门立项课题不得参加课题申报。课题成果不得违背学术道德,严禁抄袭,严禁把以往研究成果改装换面重新申报,一经发现将取消申报资格。
4. 请相关单位在备案以及结项过程中严格把好质量关、科研诚信关,备案以及结项申请名单需在本单位内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再向社科联申报。如把关不严出现学术不端的投诉举报等问题,将在下一届课题申报中,减少相关单位的申报数量,情况严重的,暂停相关单位申报资格。
联系人:李军 85683850
技术支持:杨波,微信:18015275771
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25年3月4日
原件:关于发布2025年度常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指南的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