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9 月 21 日下午,由常州市成语研究会主办的“莫彭龄成语文化四十周年座谈会 ”在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召开。江苏理工学院赵贤德教授和省研究会秘书长何雪芬共同主持了座谈会。
四十年坚守:一位学者的成语文化情怀
座谈会伊始,与会学者们共同回顾了莫彭龄教授四十年来投身成语文化研究的学术足迹。常州市成语研究会纪晓平会长首先发言,她系统梳理了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在莫教授以及市研究会各位前辈学者带领下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包括建设成语文化基地、创建成语文化研学中心以及建设成语文化特色校园,开发校本课程等。这些实践都为学校成语文化基地建设和学校内涵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莫彭龄教授本人也分享了四十年来研究成语文化的心路历程。他从最初对成语的认识是“优美词语 ”,到后来认为是“知识的宝库 ”,再到提出“成语文化 ”,在理论上逐步深化;在研究上,从最初的个人研究,到小组研究,直到创建成语文化研究会,成为团队研究;现在,成语文化已经成为他的为之奋斗和奉献的文化事业。他的分享让在场学者深刻感受到一位学者对文化传承的执着与热忱。
多维视角:成语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传播创新
在座谈交流环节,与会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莫教授提出成语文化的当代价值与创新传播。江苏教育出版社编审姚卫伟先生在发言中,精辟地将莫彭龄教授 的学术特质概括为“高端且接地气 ”。他回顾了莫教授早期将成语研究与中小学 作文教学相结合的创新实践,以及策划全国性“成语作文 ”比赛、创作推广“成 语儿歌操 ”等众多普及工作,认为正是这数不清的具体事务,构成了莫教授“人 生的成语 ”。姚卫伟指出,莫教授能成为“成语文化第一人 ”,源于其因相信而坚 持的文化信念,因坚持而创造的丰硕成果——如极具前瞻性的“成语文化产业化 ”构想与“研究基地 ”机制建设,并最终因这些成果成就了将个人事业与成语文化 发展完美融合的“成语的人生 ”,使江苏的成语研究拥有了全国影响力。
郭骏教授则饱含深情地回顾了与莫彭龄教授由“学会缘 ”结下的深厚“师生情 ”。他特别提到,自 2014 年经莫教授推荐加入并担任江苏省中华成语研究会副会长以来,莫教授在学术道路上对他给予了“全过程指导,全方位受益 ”的倾力提携:从提供重要的学术活动主持机会,到在具体办会过程中进行细致入微的指导;从鼎力推荐使其搁浅多年的《学生成语词典》得以出版,到鼓励并指导他深入开展方言成语等本体研究。郭骏教授动情地表示,莫教授于他而言,亦师亦友,更是恩师,其“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的执着精神,将小事大做,终成事业的境界,深深影响了自己的人生与学术轨迹。
常工院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吴健回顾了与莫教授的相识、合作经历,他将莫彭龄教授定位为成语文化的“倡导者、奠基者、传播者和推进者 ”,认为其贡献超越了学术研究本身,更推动了整个文化生态的建设。奔牛高级中学王冬虎校长则通过央视的两档节目——2014 年的《成语大会》到 2025 年《成语探华夏》,再现了大众对于成语文化价值的发现和认同过程,指出莫教授的研究具有超越时代的前瞻性,成功推动了成语文化走向大众,也引导了奔牛高级中学的文化内涵建设、优秀教师队伍培训、省级工程等工作,推动学校方方面面走得更稳更远。
跨界融合:成语文化的发展新路径
与会学者还就成语文化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创新性建议。汪惠迪先生提出,成语文化应当“走出国门 ”,从港澳地区扩展到东南亚,乃至更广泛的国际舞台,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韦晓东先生则立足数字时代特点,建议加强对短视频和AI技术的运用,使成语传播与新一代的阅读习惯相适应。
郝雁南先生提出将成语文化与君子文化相结合的研究新路径,为传统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关心下一代周报》编辑李彤分享了与莫教授合作开设“成语小百科 ”“成语密码 ”等栏目的经历。栏目深受学生欢迎,读者反响极好,证明了成语文化在青少年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希望能在成语研究会的支持之下,进一步向青少年推广普及中国的成语文化。
展望未来:打造成语文化传承的新平台
常州市社科联学会部王小辉主任在总结发言中,充分肯定了常州市成语研究会作为全国首个成语文化研究学术社团的开拓性贡献。他向莫教授送出了三重感谢:一是代表成语本身感谢莫教授,莫教授的开创与学术工作,推动中华成语从一般性的日常行为向文化的应用与推广层面转变,赋予成语新的文化变革的时代价值;二是代表常州市社科联感谢莫教授,莫教授用丰富的文化成果为常州打造了一张非常有特色的文化名片,使常州成为第一个创建成语文化研究会的城市,开创成语文化的先河;三是代表教育界、社科界感谢莫教授,文化研究往往要通过历史的沉淀和发酵才能彰显它的价值,成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开展成语研究必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同时,王主任提出了三点发展建议:一是推动成语文化与城市文化深度融合,走特色发展之路;二是加强与其他学会的交流合作,扩大影响力;三是打造文化名片,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这些建议为成语文化研究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整场座谈会不仅是对莫彭龄教授四十年学术生涯的温情致敬,更是一次凝聚共识、启迪未来的学术盛会。与会学者一致认为,莫教授持之以恒的学术精神为后辈树立了典范,成语文化研究需要在继承中创新,在融合中拓展,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在数字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成语文化这一中华文明瑰宝必将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